【词语钟鸣漏尽的意思】“钟鸣漏尽”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古代文学或诗词中,用来形容夜深人静、时间已晚的场景。它不仅表达了时间的流逝,还带有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有时也隐含着对往事的回忆或对未来的感慨。
一、词语解析
- 钟鸣:古代用钟来报时,钟声响起表示时辰到了。
- 漏尽:古代用漏壶计时,“漏尽”即指漏壶中的水滴完,表示时间已经过去很久。
- 整体含义:钟声响起,漏壶水尽,说明夜深人静,时间已晚。
二、出处与用法
“钟鸣漏尽”最早见于古代文人笔下,常见于描写夜晚、离别、思念等情感的诗词中。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白居易等作品中都有类似表达。
- 例句:
- “钟鸣漏尽人未眠,独坐灯前思故园。”
- “钟鸣漏尽,寒露满地,孤影独自凭栏。”
这类句子多用于渲染一种静谧、孤独或怀旧的氛围。
三、词语释义总结
词语 | 含义 | 出处/用法 | 情感色彩 |
钟鸣漏尽 | 钟声响起,漏壶水尽,表示夜深人静、时间已晚 | 常用于古诗词、文学作品中 | 孤寂、冷清、怀旧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夜深人静、更深夜静、月落乌啼 |
反义词 | 红日高照、晨光熹微、灯火通明 |
五、使用建议
在现代写作中,“钟鸣漏尽”虽然较为文雅,但并不常用,适合用于文学创作、古风文章或需要营造古典氛围的语境中。使用时需注意上下文的搭配,避免生硬。
六、总结
“钟鸣漏尽”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通过钟声和漏壶的意象,传达出夜晚的静谧与时间的流逝。它不仅是一种时间的表达,更是一种情绪的象征,常用于表现孤独、思念或对过去的追忆。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传统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