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舌之交是什么意思】“口舌之交”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仅限于言语上的交往,缺乏深层次的情感或实质性的互动。它多带有一种轻视或批评的意味,暗示这种关系不够真诚或深入。
一、总结
“口舌之交”指的是一种仅停留在口头交流层面的人际关系,通常没有实质性的情感投入或实际行动支持。这种交往方式往往显得浮浅、表面化,可能带有虚伪或功利的色彩。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口舌之交 |
拼音 | kǒu shé zhī jiāo |
含义 | 指人与人之间仅限于言语上的交往,缺乏真实情感或实际行为的支持。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口舌之交,情不相及。”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际关系浅薄、虚伪或只重言辞不重行动。 |
近义词 | 言谈之交、空谈、虚情假意 |
反义词 | 心心相印、肝胆相照、真情实意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批评他人只说不做、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人际关系。 |
现代应用 | 在现代语境中,可用于描述职场中只讲场面话、不办实事的同事关系。 |
三、延伸理解
“口舌之交”强调的是“说”而“不做”的特点。在人际交往中,仅有语言的交流是不够的,真正有意义的关系需要有行动和情感的支撑。如果一个人总是嘴上承诺得多,却从不落实到行动上,那么他与别人的关系就可能是“口舌之交”。
此外,在古代,“口舌之交”也常用来形容那些只靠言辞取悦他人、却不具备真才实学的人。这反映出古人对“言行一致”的重视。
四、结语
“口舌之交”虽是一个简洁的成语,但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人际交往哲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追求更深层次的沟通与理解,避免陷入只说不做、流于表面的关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