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菡萏的释义】“菡萏”是一个具有古典美感的词语,常出现在古诗词中,用来形容荷花。它不仅是一种植物名称,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象征意义。以下是对“菡萏”的详细释义与总结。
一、
“菡萏”是古代对荷花的一种雅称,尤其在《诗经》等先秦文献中较为常见。其字面意思为“荷花初开时的样子”,引申为美丽、纯洁、高雅的象征。在文学作品中,“菡萏”常被用来描绘自然之美或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此外,“菡萏”也常与“芙蓉”、“荷”等词混用,但在语义上略有不同,更具文雅气息。
“菡萏”不仅是植物学上的名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与美的追求。
二、表格:菡萏的释义汇总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荷花的别称,特指未开的荷花花苞 |
来源 | 出自《诗经》及古代文学作品 |
字面解释 | “菡”指荷花, “萏”指花苞,合起来指初开的荷花 |
文化象征 | 纯洁、高雅、清丽、美好 |
文学用途 | 常用于诗词中描写自然景色或抒发情感 |
与“芙蓉”区别 | “芙蓉”泛指荷花,而“菡萏”更偏重于未开之花,更具文雅感 |
现代使用 | 多见于文学作品、诗词赏析、文化研究等领域 |
相关诗句举例 | 《诗经·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菡萏”不仅是一个植物学词汇,更是中华文化中一种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它的存在丰富了汉语的表达层次,也为后人提供了更多理解古人审美与情感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