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尽火传是什么意思】“薪尽火传”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庄子·养生主》中的典故,原意是柴火燃尽后,火种依然延续。后来引申为一代代人不断传承文化、精神或技艺,强调的是一种持续不断的传递与继承。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薪尽火传 |
拼音 | xīn jìn huǒ chuán |
出处 | 《庄子·养生主》 |
原意 | 柴火燃尽,火种不灭,比喻事物虽已结束,但精神或技艺仍被延续 |
引申义 | 形容文化、思想、技艺等的代代相传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形容教育、传统、技艺、思想等方面的传承 |
近义词 | 代代相传、薪火相传、承前启后 |
反义词 | 断章取义、断绝传承、后继无人 |
二、详细解析
“薪尽火传”最早出自《庄子·养生主》中“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意思是:柴火烧完了,但火种却能继续传递下去,不会停止。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生命虽有尽头,但精神或智慧可以不断延续。
在现代语境中,“薪尽火传”常用来形容:
- 传统文化的传承:如书法、戏曲、武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代相传。
- 教育事业的延续:老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又成为老师,形成一个循环。
- 思想和精神的传承:如革命精神、家风家训等,通过言传身教代代流传。
三、使用示例
1. 传统文化方面
“京剧作为国粹,正因有无数艺术家‘薪尽火传’,才得以延续至今。”
2. 教育方面
“教师的职业精神正是‘薪尽火传’的体现,一代代学子因此受益。”
3. 家族传承
“这家族的祖训虽历经沧桑,却始终‘薪尽火传’,影响深远。”
四、结语
“薪尽火传”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传承、尊重历史的精神。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有些东西值得一代代人去守护和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