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八斗成语典故简介】“才高八斗”是一个用来形容才华横溢、学识渊博的成语,常用于赞美一个人文采出众、才思敏捷。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段著名典故,与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曹植密切相关。
一、成语来源与典故
“才高八斗”最早出自南朝文学家谢灵运对曹植的评价。据《世说新语》记载,谢灵运曾感叹:“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即曹植)独得八斗,吾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才华总共只有一石(古代容量单位),而曹植一个人就占了八斗,他自己只占一斗,剩下的那一斗则由天下人共享。
从这句话中,“才高八斗”便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才华横溢、学识丰富,具有极高的文学或艺术造诣。
二、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才高八斗 | 形容人的才华极其出众,远超常人 |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文学评论 | 他是一位才高八斗的诗人,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
学术领域 | 这位教授才高八斗,在历史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
个人赞美 | 她从小就展现出才高八斗的天赋,令人佩服。 |
四、相关人物介绍
人物 | 身份 | 简介 |
曹植 | 三国时期文学家 | 字子建,曹操之子,以诗赋闻名,被誉为“建安七子”之一 |
谢灵运 | 南朝文学家 | 以山水诗著称,曾评价曹植才华过人 |
五、延伸理解
“才高八斗”不仅是对个人才华的肯定,也反映了古人对文学和智慧的高度重视。在古代社会,才华往往被视为一种高贵的象征,能够影响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人生轨迹。
六、总结
“才高八斗”这一成语,源于对曹植文学才华的高度评价,后成为形容人极具才华的常用表达。它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才学的推崇,也展现了中华文化中对智慧与创造力的尊重。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才高八斗 |
出处 | 《世说新语》,谢灵运对曹植的评价 |
释义 | 形容才华极高,远超常人 |
使用场景 | 文学、学术、赞美等 |
相关人物 | 曹植、谢灵运 |
意义 | 表达对才华的赞赏与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