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鹤唳的唳意思是什么】“风声鹤唳”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晋书·谢玄传》,原意是把风声和鹤叫声都当作敌人的追兵,形容惊慌失措、疑神疑鬼的状态。其中“唳”字是这个成语的关键部分,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掌握整个成语的用法和语义。
一、
“风声鹤唳”中的“唳”本义是指鸟的叫声,尤其是高声鸣叫的声音。在成语中,“唳”被用来比喻声音,特别是让人警觉或害怕的声音。因此,“风声鹤唳”整体意思是:把风吹的声音和鹤的叫声都当作敌人追来的信号,形容极度恐慌的心理状态。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示例 |
风声 | 风吹过的声音 | 《晋书·谢玄传》 | 比喻危险或紧张的气氛 | “听到风声,他立刻警觉起来。” |
鹤唳 | 鹤鸟的叫声 | 《晋书·谢玄传》 | 比喻令人警觉或恐惧的声音 | “夜里传来鹤唳,令人心惊胆战。” |
唳 | 鸟类的叫声,尤其指高声鸣叫 | 古代文献常用 | 表示声音的尖锐或突兀 | “孤雁一声唳,寒夜更凄凉。” |
三、扩展理解
“唳”字在古文中常用于描写动物的叫声,尤其是鸟类,如“鸦唳”、“鹤唳”等。这些声音往往带有某种象征意义,比如“鹤唳”常与高洁、清雅相关,但在“风声鹤唳”中,它则被赋予了紧张、恐怖的色彩。
成语“风声鹤唳”常用于描述人在极度紧张或恐慌时的心理状态,如战争时期、突发事件中的人们容易产生这种心理反应。
四、结语
“风声鹤唳”的核心在于“唳”,它是整个成语中声音的来源,也是情绪的触发点。了解“唳”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背景和用法,从而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更加准确地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