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无缚鸡之力是什么意思】“手无缚鸡之力”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力气非常小,连一只鸡都难以抓住或控制。这个成语常用于贬义,表示某人身体虚弱、能力不足,无法胜任某些工作或任务。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手无缚鸡之力 |
拼音 | shǒu wú fù jī zhī lì |
出处 | 出自《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作品中,具体出处不详 |
字面意思 | 手上没有捆住鸡的力量 |
引申意义 | 形容人身体虚弱、力量微弱,缺乏行动能力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批评或调侃他人无力、无能 |
近义词 | 力不从心、无能为力 |
反义词 | 力大无穷、身强力壮 |
二、使用示例
1. 他年纪大了,手无缚鸡之力,连个重物都拿不动。
2. 虽然他很有才华,但因为身体不好,手无缚鸡之力,无法胜任高强度的工作。
3. 这孩子从小体弱多病,手无缚鸡之力,家人总是特别照顾他。
三、常见误区
- 误用场合:有些人会误以为“手无缚鸡之力”是夸赞别人有修养或文雅,但实际上它更多带有贬义。
- 误解字面意思:有人可能认为“缚鸡”是指捆绑鸡的动作,但其实“缚”在这里是“束缚”的意思,整体强调的是“无力”。
四、总结
“手无缚鸡之力”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体力不足、能力有限。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时需注意语气和场合,避免引起误解或冒犯他人。了解成语的真正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