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东床快婿指的是谁】“东床快婿”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出自中国古代的典故,常用来形容女婿才貌双全、令人满意。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也涉及一位历史人物。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东床快婿”指的是谁,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成语释义
“东床快婿”原意是“东边的床榻上的佳婿”,后来引申为“理想的女婿”。这个成语常用于称赞一个人才华出众、品貌兼优,是理想的结婚对象。
二、成语来源
“东床快婿”最早见于《世说新语·雅量》中的一则故事:
> 王羲之年少时,一次在会稽(今浙江绍兴)的东床上坦腹食,被当时的名士王导所赏识。后王导将女儿王孟姜许配给王羲之,王羲之因此成为“东床快婿”。
这个故事展现了王羲之洒脱不羁的性格和卓越的才华,也奠定了他作为“东床快婿”的形象。
三、成语指代人物
根据上述典故,“东床快婿”指的是王羲之。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被誉为“书圣”,代表作有《兰亭序》等。
四、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东床快婿 |
出处 | 《世说新语·雅量》 |
故事背景 | 王羲之在东床坦腹而食,被王导赏识并娶其女为妻 |
成语含义 | 指才貌双全、令人满意的女婿 |
指代人物 | 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文学家) |
历史地位 | 被尊为“书圣”,书法艺术成就极高 |
文化影响 | 成为形容理想女婿的典故,常用于文学和日常表达 |
五、结语
“东床快婿”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历史典故。它讲述的是才子与佳人的美好姻缘,也反映了古代对人才和品德的高度评价。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来历和所指人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