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的汉语大词典】“天命”一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常与命运、天意、职责等概念相关联。在《汉语大词典》中,“天命”被详细解释为一种自然规律或上天赋予的使命。以下是对“天命”的简要总结,并结合《汉语大词典》的内容进行整理。
一、
“天命”是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见于《尚书·大禹谟》,其中提到“天命靡常”,强调天命并非固定不变,而是根据人的行为而变化。在儒家思想中,“天命”往往与“仁”“德”联系在一起,认为君子应顺应天命,行善积德,以求得上天的庇佑。
在《汉语大词典》中,“天命”被解释为:
- 上天所赋予的使命或意志;
- 命运,指人生中不可改变的必然性;
- 自然规律,如季节更替、阴阳变化等。
此外,“天命”也常用于帝王统治合法性的确立,如“受命于天”,表示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天,具有神圣性。
二、表格展示(基于《汉语大词典》)
汉字 | 拼音 | 释义 | 出处/背景说明 |
天命 | tiān mìng | 上天赋予的使命或意志;命运;自然规律 | 出自《尚书》《论语》《孟子》等经典文献 |
在儒家思想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顺从天命以达道德完善 | 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秩序的统一 | ||
在政治语境中,常用于说明君权神授,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 体现古代对统治合法性的信仰 | ||
在民间信仰中,也可指个人的命运轨迹,如“听天由命” | 反映人们对不可控因素的接受态度 |
三、结语
“天命”作为一个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既是哲学概念,也是政治话语,更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信念。通过《汉语大词典》的收录与解释,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天命”这一词汇的历史演变及其文化意义。
如需进一步探讨“天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可参考《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哲学史》等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