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问答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史典故

2025-08-10 01:45:48

问题描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史典故,这个坑怎么填啊?求大佬带带!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0 01:45:48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史典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的著名典故,最早见于《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句话用“水”比喻百姓,用“舟”比喻统治者,形象地表达了民众对国家政权的决定性作用。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政要》中也引用了这一说法,强调统治者应以民为本,体恤百姓,否则将如“覆舟”般失去民心。

该典故深刻揭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政治哲学,成为后世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依据。

历史典故总结与表格

项目 内容
出处 《荀子·王制》
原意 君主如舟,百姓如水,水可载舟,也可覆舟
引申意义 统治者应重视民意,体恤百姓,否则将失去政权
代表人物 荀子、唐太宗李世民
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至唐代,强调“民本”思想
影响 成为历代统治者治国理念的重要参考
现代启示 民心向背决定政权稳固,政府应以民为本

结语: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比喻,更是一种深刻的政治智慧。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位置,都应尊重人民、关注民生,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