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心相付历史典故】“披心相付”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意指将内心深处的想法、情感或信任毫无保留地交付给对方。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极深的信任关系,尤其在朋友、君臣或夫妻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
该成语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夫明主之与贤臣也,披心相付,不疑其志。”意思是说,英明的君主与贤能的大臣之间,彼此坦诚相见,毫无猜疑。
一、
“披心相付”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信任。它不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道德和人格的体现。在古代,这种信任往往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忠诚与责任之上,是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
在现代语境中,“披心相付”更多地被用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或者同事、合作伙伴之间高度的信任关系。它传达的是一种无条件的支持与理解。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 | 用法示例 | 现代意义 |
披心相付 | pī xīn xiāng fù | 将内心毫无保留地交付给他人,表示极度的信任 | 《后汉书·王符传》 | “君臣之间,应披心相付,共图大业。” | 形容朋友或合作伙伴间高度的信任与真诚 |
相关成语 | - | - | - | - | - |
推心置腹 | tuī xīn zhì fù | 比喻对人十分真诚 |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 “他待我推心置腹,我岂能辜负?” | 强调真诚与信任 |
心腹之交 | xīn fù zhī jiāo | 指非常亲密的朋友 | 《史记·淮阴侯列传》 | “他是我的心腹之交,不可轻信。” | 强调深厚友谊 |
高山流水 | gāo shān liú shuǐ | 比喻知音难觅 | 《列子·汤问》 | “伯牙鼓琴,子期听之,高山流水,曲尽其妙。” | 表达知己之情 |
三、结语
“披心相付”不仅是古代社会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原则,也是现代社会中建立深厚关系的基础。无论是在职场、家庭还是友情中,真诚与信任都是维系关系的关键。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历史背景与现代意义,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