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综合资讯 > 2022-10-14 08:15:37 来源:
大将军韩信电视剧全集免费(大将军韩信)
大家好,小霞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大将军韩信电视剧全集免费,大将军韩信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韩信是因为什么死的?被吕后杀的。
2、汉十年(前197年),刘邦亲自率领兵马前往讨伐陈豨。
3、韩信托病没有随从。
4、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
5、 部署完毕,等待着陈豨的消息。
6、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
7、他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
8、 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萧何谋划,令人假说刘邦平叛归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
9、萧何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
10、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致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
11、扩展资料:韩信运筹帷幄,逐鹿中原,为刘汉王朝打下半壁江山,封王列侯。
12、有人告他谋反。
13、刘邦削了他的兵权。
14、 汉十年,刘邦亲征陈豨。
15、韩信称病未出,却暗中派人与陈联络,家臣告密,坐镇京城的吕后想召见韩信,又怕他拥兵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计策。
16、解铃还须系铃人,毕竟萧何老谋深算,他派人传旨韩信,声称陈豨已经被捉拿斩杀了,列侯、群臣都要进宫朝贺。
17、萧何欺骗韩信道:“你尽管有病在身,也得勉强进宫朝贺,以免皇上生疑”。
18、可怜韩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19、一踏进宫门,即被吕后预伏的刀斧手劫持捆绑,架至长乐宫悬钟室,身首异处了。
2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信韩信(?-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军事家,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
21、陈豨造反就把韩信给牵扯上了,最后吕后让萧何把韩信引入宫中,在长乐宫被吕后处死。
22、中国历史之谜有这样一段关于韩信之死的 韩信是秦汉之际的军事家,在秦亡汉兴的过程中,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被称为汉初“三杰”之一。
23、但韩信在功成名就之后,却未能寿终正寝,而在汉高祖十一年(前196)被吕后、萧何诱杀于长乐宫钟室。
24、韩信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史学界历来说法不一。
25、 较普遍的看法是韩信因谋反而遭杀戮。
26、汉高祖五年(前202),韩信恃功致书刘邦,请封假王。
27、当时刘邦被楚军围困于荥阳,日夜盼望韩信率军来援。
28、得此书信后,知是韩信故意借机要挟争权,震怒异常。
29、张良、陈平认为,汉军形势不利,并无能力禁止韩信自立为王,不如顺水推舟,封他王爵,以收军心。
30、刘邦领悟,便改口说:“大丈夫能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遂封韩信为齐王。
31、刘邦同,意封韩信为王,实属不得已,故楚汉战争一结束就夺其兵权,并徙封为楚王。
32、其间,齐人蒯通曾劝韩信自立为王,并向他指出继续听命于刘邦的危险性。
33、韩信不忍背汉,又自以为功高,刘邦不会狠下毒手,遂不听。
34、刘邦对韩信的戒心;并未因将其改封楚地而稍减。
35、果然,不久刘邦就发现:项羽故将钟离昧与韩信交往密切,项羽败亡后,钟离昧竟亡归韩信。
36、于是,刘邦命令捕昧归案。
37、此时,韩信初至楚地,出入都以重兵保护,更加引起刘邦怀疑。
38、恰值高祖六年(前201)又有人告其谋反,这就更坚定了刘邦诛锄韩信的决心。
39、刘邦采用陈平之计,借口游楚之云梦,欲趁韩信不备擒拿。
40、刘邦发使告诸侯会于楚国西界的陈。
41、韩信闻讯,已猜出刘邦此行意图,欲发兵反,又自度无罪,欲见刘邦,又怕被擒,就这样犹、豫了多时。
42、最后,他听从左右进言,于十二月刘邦至陈时,持钟离昧之首级前去朝会,岂料刘邦还是逮捕了他,载于后车。
43、到洛阳后赦之降封淮阻侯,使居长安。
44、从此,韩信常称病不朝,日夜怨望,居常怏怏。
45、他后来与握有重兵的边将陈稀约定,里应外合,准备叛乱。
46、及陈稀反于代,刘邦亲率兵征伐,韩信托病不从,依原计划准备响应陈稀。
47、他与家臣谋,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兵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却被手下一个舍人的弟弟告发。
48、吕后遂与萧何设计,称陈稀叛乱已息,令朝臣入宫庆贺;韩信惊悉此讯,勉强人宫。
49、哪里想到,一入长乐官,就被斩于钟室。
50、由于《史记·淮阴侯列传》、《汉书·韩彭英卢吴传》的记载,韩信留给后人的形象便是计较个人得失,闹分裂,谋叛乱的阴谋家,他因谋反而死势在必然。
51、 与此相反,有的学者认为,韩信谋反一说并无实据。
52、首先,韩信无意叛汉。
53、在秦亡汉兴的过程中,韩信为刘邦的帝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54、他多次援救刘邦于军情危急之时;拒绝自立为王的劝诱,并说:“汉王遇我甚厚……吾岂可以娜(向)利倍(背义乎?”及至闲居长安,丧失兵权时,他反而心生异志,岂不违背常理?第二,汉高祖十年(前197),陈稀举兵反,刘邦率兵击之,十一年破陈 。
55、其后,发生了所谓韩信谋反事件。
56、此时陈稀已败,何以里应外合?第三,韩信谋反事件的告发者,是韩信属下一个舍人的弟弟。
57、那个舍人得罪于信,信将其囚禁起来欲加诛杀,舍人之弟遂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58、如果韩信真欲谋反,能将此秘密泄露给一个罪徒的弟弟吗? 有的学者指出,韩信之死,是由汉初统治者的预定国策所决定的。
59、刘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封七名功臣为王,史称“异姓诸王”。
60、他们据有关东的广大区域,拥兵自重,专制一方,是统一的隐患,是中央集权的严重障碍。
61、为了帝位永固和刘氏天下的安全,刘邦必须为子孙后代扫清道路,那些功臣必然成为‘‘家天下”的牺牲品。
62、异姓诸王中,长沙王吴芮势力最小,封国又僻远,处在汉与南越的中间地带,可起缓冲作用,因此幸免于杀戮。
63、其他如韩王信、淮南王黥布、燕王卢绾由于刘邦怀疑、逼迫,以致走上反叛道路,最终被消灭。
64、梁王彭越、赵王张敖则如楚王韩信一样,既无反状,又无他罪,却都以谋反为借口被杀。
65、如果韩信是庸庸碌碌,谨小慎微者,或许可如吴芮一样免于一死。
66、而韩信恰恰是“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良将,功高震主,刘邦怎能不视为喉中鲠骨?韩信之死,就如韩信本人所叹:“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广汉高祖“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既定国策,应是韩信之死的根本原因。
67、韩信缘何而死?学者们至今各执一端,难分高下,并将太史马迁也牵人了争论。
68、反对韩,信谋反说者认为,所谓韩信谋反是司、马迁撰史时故意留下的疑点造成的。
69、司马迁明知韩信蒙冤而亡,但在专横跋扈的汉武帝时代,不敢直书其事,便留下有破绽的记载,让后人评说。
70、坚持韩信谋反说者则认为,怀疑司马迁的记载没有根据,因司马迁看出韩信怀有追求功名利禄的欲望,故记下他“能忍夺军徙王,而不能忍夺王贬爵”的结局,还在论赞中补充了韩信在贫困时犹于高敞地葬母,令其旁可置万家的故事,以见其志与众异,表明韩信谋反是其个性与志向使然。
71、韩信生为人杰;死于非命,其死因之究竟仍有探讨余地。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