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要闻 > 2020-12-01 16:48:53 来源:

智慧社区变革前夜要么进化要么淘汰

导读 比尔·盖茨在1995年出版的《未来之路》中这样写道:在不远的未来,没有智能家居系统的住宅会像不能上网的住宅一样不合潮流。过去二十多年的

比尔·盖茨在1995年出版的《未来之路》中这样写道:“在不远的未来,没有智能家居系统的住宅会像不能上网的住宅一样不合潮流”。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无数玩家试图复刻比尔·盖茨眼中的“科技住宅”,并从数字小区逐渐进化到了智慧社区。特别是从2014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引入了“智慧社区”的概念,科技与社区的融合已经是不可逆的趋势。

但在这两年却出现了各种质疑的声音。

有人吐槽智慧社区不智慧,买房子的时候看中了万物互联的概念,结果社区的运营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有人诟病所谓的智能家居是伪概念,不仅没有解放用户的双手,还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进行维护;也有人质疑智慧社区是开发商的“新概念作文”,唯一作用只是为了变相炒高房价……

为何在5G、智慧城市、新基建等有利于智慧社区的外部环境下,一些人反而对智慧社区失去了新鲜感?

01 智慧社区的“卸妆水”

智慧社区到底是颠覆性的创新,还是缺少实用价值的伪概念,用户体验可以说是最好的“卸妆水”。

科技媒体36氪近期围绕智慧社区的真伪话题进行街访,有些遗憾的是,大多数“路人”给出的回答是不了解或者是不及预期,并且从用户的角度提出了诸多槽点,其中的一些吐槽可能让许多人感同身受:

小区现在开始有人脸识别了,进出也方便了很多、安全了很多,但是进出单元门还是要刷卡,还是得带着卡……

或者是:

我们家有很多智能产品,但我调教他们的时间比我手动操作的时间还长,经常会有bug……

相似的一幕还发生在年初的疫情时期,一些原本主打“智慧社区”概念的小区,最终还是“靠嘴、靠腿、靠经验”的纯人工管理模式:

社区工作人员为了摸清辖区居民的身体状况,需要挨家挨户上门寻访;居民想要外出办点事情的话,需要到社区办公室领取纸质通行证;一些小区施行封闭式管理后,仍然需要工作人员拿着体温枪对出入人员进行测温;虽然美团、饿了么等解决了出门买菜的难题,生鲜订单却在小区门外堆成了山,需要用户亲自下楼取件……甚至有一些小区为了“外防输入”,进出门都要对暗号,最终还上了微博热搜。

相信对于大多数城市居民来说,上述的一幕幕依然记忆犹新,也让深处其中的人们认识到了所谓“智慧社区”的骨感现实:大多数智慧社区的理解过于片面化,只是在社区内堆砌智能化的设备,并没有让智能产品转化为智能化的服务。

一个直接的例子,不少智慧社区在交付后就不再进行维护和升级,导致一些还不错的智能体验在一两年后却因为缺少维护而崩溃。即使一些小区的物业主动上门帮助业主进行维护升级,却需要和所有业主沟通空闲的时间,一次小小的系统升级动辄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

智慧社区不智慧的问题似乎并不难回答,背后隐藏的是数据孤岛林立、管理思维陈旧、社区运营缺失等显而易见的痛点,当这些痛点迟迟不被解决,并随着时间不断积压的时候,最终就是人们对于智慧社区无休止的吐槽与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