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互联网 > 2023-05-31 17:40:58 来源:新浪网

李书福与雷军隔空赛跑

导读 现实往往比戏剧精彩万分。五年前,人们很难想到分处两个赛道的李书福和雷军会同台竞技。但随着科技进步,雷军把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交给了...

现实往往比戏剧精彩万分。

五年前,人们很难想到分处两个赛道的李书福和雷军会同台竞技。但随着科技进步,雷军把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交给了造车,李书福也拿下曾经与小米分庭抗礼的魅族。两位曾互不相干的大佬,就这样踏进了对方的领地。

不过,不同的产业背景和发展思路,又使得同在布局智能汽车生态的李书福与雷军,就像在隔空赛跑,互不干扰却又暗中角力。

01

吉利的两面:大众和小米

假如把吉利视为一枚硬币,那么一面是大众,另一面就是小米。

近几年,钞能力成为吉利的代名词。从2010年拿下苦追8年的沃尔沃之后,吉利一发不可收拾,兵分两路扩大汽车版图,全球扫货就是其中之一。

2013年吉利收购伦敦出租车,2017年收购马来西亚最大车企宝腾汽车49.9%股权以及英国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股权,2018年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股份,最近吉利又入股英国超豪华品牌阿斯顿·马丁约17%的股份。

在全球扫货的同时,吉利也不断消化来自沃尔沃的技术,从内部孵化汽车品牌。领克、Polestar(极星)、几何、极氪相继成立,并且主攻新能源。不仅如此,吉利还入股破产重整后的力帆,与贾跃亭的Faraday Future签署框架合作协议,与百度合资成立集度汽车。

在汽车领域的狂飙,使得吉利常被拿来与曾经席卷欧洲的大众相比。不过,在汽车整机之外对汽车生态的布局,又让人不由得想起雷军和小米。顺为资本、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以及雷军本人,就围绕智能手机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智能生态。李书福除了以个人名义进行汽车智能网联的布局外,也成立众擎基金围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投资。

2016年,李书福与沈子瑜共同创立汽车智能化科技公司亿咖通科技,并在汽车智能化方面与吉利旗下的整车品牌及百度深度绑定。

2021年10月,众擎基金、吉利路特斯科技、武汉管理公司、武汉经开投资曾联合签署了“整车配套供应链前瞻技术产业基金”的合作框架协议,聚焦新能源、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方向的高成长性初创企业。2022年3月,众擎基金还与哈勃投资、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顺为资本一道参与了固态电池企业卫蓝新能源的C轮融资。

在众擎基金与武汉经开投资等签署协议之前,2021年9月李书福还成立了星纪时代,并且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宣布进军手机领域。此时李书福已经将手机作为未来打造用户生态链、构建企业护城河的关键一环。

此后,李书福在手机领域的动作越发加快。

2022年星纪时代收购魅族科技。今年3月“IT之家”报道,主要由星纪时代和魅族科技融合而来的星纪魅族集团(简称“星纪魅族”)正式成立,沈子瑜出任集团董事长兼CEO。最近“36氪”又报道,极星汽车中国公司正与星纪魅族酝酿一场资本层面的合作,初步探讨的方向为组建合资公司,以推动汽车和手机生态的资源整合。

这意味着李书福在汽车、手机协同方面的步伐又往前迈了一步。

那么,雷军呢?

02

最后一次重大创业

与李书福不同,虽然小米较吉利晚成立了十几年,但靠着对移动互联网的理解和在风投领域的积累,雷军在创立小米不久就打定主意通过投资构建自身生态圈。在李书福围绕汽车打造生态的时候,雷军的小米系生态已经运转多年。在2021年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提到一个米粉的愿望是开着装配全套小米智能产品的房车环游中国。可见小米构建的生态有多么庞大。

乘着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小米仅仅用8年时间就进入了世界500强。不过,乘风破浪的小米也在最近几年迎来了移动互联网的瓶颈。经过几年的止步不前,智能手机市场终于在2022年迎来了大幅下滑。IDC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2.86亿台,时隔十年再次回落到不足3亿;同比下降13.2%,也创有史以来最大降幅。

相比之下,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趋势却不断加强,智能汽车也被公认为智能手机之后又一个跨时代物种。不过,这个物种却不在小米的生态之中。

在讲述决定造车的心理历程时,雷军提到,劝他造车的朋友说汽车就是给手机装上四个轮子。这不仅让人想起上世纪李书福造车的逻辑,“汽车有啥了不起,不就是四个轮子、两部沙发加一个铁壳吗?”

最终,经过75天共85场业内拜访沟通,小米决定给自身生态加上重要一环——智能电动汽车。小米计划成立全资子公司,在10年时间投资100亿美元,首期投资100亿人民币。这也被雷军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

决定造车之后,小米在2021年9月成立了小米智造基金,与顺为资本、小米长江基金等投资平台协同对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做全面布局。天眼查显示,小米智造基金已总计投资60家企业,其中直接投资21家企业,主要为法恩莱特新能源、爱科微半导体、晶合光电等汽车和半导体产业公司。在动力电池方面,小米也投资了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珠海冠宇(18.660,-0.17,-0.90%)以及上文提到的蔚蓝新能源。黑芝麻(6.550,0.03,0.46%)智能、纵目科技这样的智能驾驶公司也在小米的投资版图。

过去一年,关于小米汽车的设计图、智能驾驶方案和演示视频时不时就会被爆出来。今年3月,雷军表示小米造车进展超预期,已经顺利完成了冬季测试,预计将会在2024年上半年量产。在2022年报中,小米表示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投入为31亿元。截至2023年3月底,其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为2300人。

03

李书福与雷军隔空赛跑

随着李书福扩大对手机的布局,以及未来小米汽车的量产,曾经分属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科技领域的两位商业大佬相向而行,势必将围绕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的生态短兵相接。

某种程度上,智能汽车是小米“硬件+软件+互联网”模式的延续和升级。但正如外界所质疑的,虽然当前仍处于智能汽车的风口,但雷军和小米无疑已经晚了几年,不像2010年的小米,正处于移动互联网的起步阶段。不过,时隔十年,雷军可调动的资源也不可同日而语。

相比于雷军和小米所面临的质疑,或许李书福面对的挑战要更大。

虽然收购了魅族,但李书福对于手机市场并没有太多期待,反而只是作为车机协同的一部分。但雷军却把智能汽车视为只许胜不许败的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雷军曾表示,未来电动汽车行业的主要品牌不会超过5家,而小米要成为其中之一。也就是说,李书福不会对小米的市场份额产生多大影响,但雷军的小米汽车却会吞噬吉利的蛋糕。

有同样见解的不止有雷军,还有华为的余承东。虽然余承东今年曾因为造车问题被高层猛批,华为也重申5年内不造车的承诺。但这毕竟是一个有效期,不排除是任正非“寒冬论”下的权宜之计。随着华为在tier1或tier0.5的布局加深,未来造车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大。

对于李书福来说,除了与丰田、大众、上汽、比亚迪(253.660,1.46,0.58%)等传统车企竞争,还要应对“蔚小理”、哪吒等新势力抢食,待小米汽车量产以及未来华为在汽车产业的深入,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在此背景下,李书福的“钞能力”和“车海战术”还能否奏效,恐怕需要打一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