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社会戏剧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详细介绍

2022-02-13 20:03:38 来源: 用户: 

003010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2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通过比较“我”在京都看京剧和农村看社戏的两个场景和感受,表达了我对友好、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向往。小说以戏剧为线索,以“我”在北京看中国戏剧的感受开始,再回忆少年时在农村看社戏的快感,最后从记忆中回归现实。

003010主要内容这部小说以作者少年时的生活经历为背景,用第一人称写了20年来的三次“我”:辛亥革命后两次在北京看京剧,少年时一次在浙江绍兴看社戏。作者用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民青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良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尤其是对农民朋友真挚友谊的怀念。

《社戏》中心思想小说第一部分通过描写在大都市看京剧的“我”,展现了那里丑陋、污秽、令人窒息的社会场景和庸俗、冷漠、自私的人际关系。城市剧场喧闹拥挤;长时间装腔作势令人失望。胖绅士傲慢,粗俗,气喘吁吁,让我很痛苦。“我从来没有这么耐心地等待过什么,但身边胖绅士的喘气,这个舞台上冬哩的跳动,红绿绿的摇曳,再加上十二点,突然让我意识到这里不适合居住。”通过这段话,作者总结了第一部分描述的内容和内心感受,最后进一步强调了告别都市京剧的舞台:从此“沙漠无关紧要,精神早已在天之南,地之北。”所以小说描写的视角是“我”对都市剧场中的场景氛围和人际关系的厌恶和不满,重点是“我”的精神感受和审美评价:这种环境氛围和人际关系并不适合“我”的生存。

小说的第二部分描述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和人际关系。有美丽的自然环境,有美好的生活情趣,有美好的人际关系,有美好的人情。农村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活力和情趣。挖蚯蚓捉虾,摆宴席,迷人的月夜航行,孩子们一起烧罗汉豆的活动,让“我”无比愉悦轻松。在这里,对风景的描写和对人的描绘也聚焦于“我”的心理感受和审美追求:向往温暖、友善、简单、温柔的人际关系,理解正直无私、美好和谐的人情和人性之美。与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相比,它们是在斗争中存在和发展的。作者抨击城市戏剧,赞扬乡村社会戏剧。他潜心表达的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厌恶。

03010作者介绍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玉山,号玉亭,后改名育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社戏》首次以鲁迅的笔名出版。作品以小说、散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社戏》、《社戏》、《狂人日记》;征文集《呐喊》;文学作品《彷徨》;散文《故事新编》;征集作品《朝花夕拾》、《中国小说史略》、《野草》等18个部分。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