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詹天佑文字分段总结段落意思

2021-11-21 20:50:13 来源: 用户: 

正文《詹天佑》讲述了詹天佑不顾黑暗的政治背景,不畏艰难,历经重重困难,最终建成京张铁路的故事。

詹天佑正文总结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詹天佑是中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第二标段(自然段2、3):詹天佑接受京张铁路建设任务。

第三段(4-6段):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建成京张铁路。

第四段(第七段):后人以詹天佑的成就为荣,为他立铜像以示纪念。

詹天佑是中国杰出的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是在他的主持下首次成功修建的。这是我国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建造的铁路干线。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200公里长的铁路是连接华北和西北的主要道路。当时清政府一提出建设计划,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想争夺修建这条铁路的权利,并进一步控制我国北部。帝国主义者拒绝让任何人,这件事长期没有解决。最后,他们提出了一个条件:如果清政府用自己的工程师来修建铁路,他们就不要再提问题了。他们认为有了这样的威胁,铁路就无法开工,最后不得不向他们求助。帝国主义者完全错了。当时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其中之一。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建北京至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出,全国轰动,大家都说这次可以争取救济。帝国主义者认为这是个笑话。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建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生。”原来,从南口到居庸关(yn)再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流和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么艰巨的工程,外国著名工程师不容易尝试,中国人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

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任务,立即开始勘察路线。哪里开山,哪里建桥,哪里平整陡坡,哪里减小曲率,都要经过考察,认真计算。詹天佑经常鼓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准,不能马虎。“可能”和“差不多”这两个词不应该来自工程师。”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和经纬仪,在悬崖上固定和测绘。长城外,风经常呼啸,黄沙漫天。如果你不小心,你可能会掉进一个深谷。不管条件多差,詹天佑总是坚持在地里干活。白天,他爬山,勘察路线;晚上,他在油灯下画画和计算。为了找到合适的路线,他经常问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时,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的第一条铁路,必须修好;否则,不仅会让一些外国人发笑,还会让中国工程师失去信心。

这条铁路要穿过许多山,其中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是最难的。居庸关山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两头同时向中间切割的方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全是泥。施工现场没有水泵,詹天佑就带头提桶放水。他经常和工人一起吃饭生活,从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是居庸关隧道的三倍。和老工人商量后,决定采用中间下沉法,先从山顶钻两个竖井,再分别在两端挖。外端也同时施工,工期缩短一半。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特别陡。火车怎么能爬这么陡的坡?詹天佑沿着山体设计了一条“人字形”路线。北行列车到达南出口时,使用两台机车,一台在前面拉,一台在后面推。穿过青龙桥后,火车向东北方向行驶。越过“人字形”线的岔口后,就反转了。原来被推的机车被拉,原来被拉的机车被推,使列车转向西北。这样,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

京张铁路建成不到四年,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这一事件对鄙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进行了有力的反击。今天我们坐火车到了八达岭,经过青龙桥站,看到了一个铜像,就是詹天佑的雕像。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