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蜀道后期古诗朗读视频(蜀道后期)

2022-09-04 21:36:42 来源: 用户: 

大家好,小霞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蜀道后期古诗朗读视频,蜀道后期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注释](1)蜀道后期:指作者出使蜀地,未能如期归家。

2、(2)客心:客居外地者的心情。

3、(3)预:事先准备。

4、[译文]出使蜀地,归家的急切之情好像在与日月争时间,来往的日程事先已经策划好,可秋风不等待我,先到了我的家乡洛阳城。

5、 这首诗是张说在校书郎任内出使西川时写的,虽只寥寥二十字,却颇能看出他写诗的技巧和才华。

6、 一个接受任务到远地办事的人,总是怀着对亲人的眷恋,一到目的地,就掐指盘算着回归的日期,这种心情是很自然的。

7、但张说能把这种幽隐的心情“发而为诗”,而且压缩在两句话里,却不简单。

8、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9、”“客心”是旅外游子之心,“争日月”,象同时间进行一场争夺战。

10、这“争”字实在下得好,把处在这种地位的游子的心情充分表露出来了。

11、“来往预期程”,是申说自己所以“争日月”的缘故。

12、公府的事都有个时间规定,那就要事先进行准备,作出计划,所以说是“预”。

13、十个字把诗人当时面临的客观情况,心里的筹划、掂量,都写进去了,简炼明白,手法很高明。

14、 这十个字又是下文的伏笔。

15、本来使蜀的日程安排是十分紧凑的,然而诗人回归之心更急切,他要力争按时回洛阳。

16、他是洛阳人,在洛阳有家,预期回归,与家人团聚。

17、 下文忽然来个大转折:“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18、”不料情况突变,原定秋前赶回洛阳的希望落空了。

19、游子之心,当然怅惘。

20、然而诗人却有意把人的感情隐去,绕开一笔,埋怨起秋风来了:这秋风呵,也是够无情的,它就不肯等我一等,径自先回洛阳城去了。

21、 这一笔,妙在避开了率直无味的毛病,而且把人格化了的秋风形容为“无情的秋风”。

22、这秋风先至,自然要引起许多烦恼。

23、可以试想,秋风一至洛阳,亲人们必然要翘首企盼;而自己未能如约的苦衷就更不用说了。

24、淡淡一笔,情致隽永深厚。

25、 在这里,诗人到底是埋怨秋风,还是抒发心中的烦恼?诗中没有明说,颇费人寻绎,正是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

26、不过可以想见,诗人对于这次情况的突然变化,确实感到意外,或有点不满,不过他用的是“含蓄”的语言罢了。

27、 张说早些时就写过一首《被使在蜀》诗:“即今三伏尽,尚自在临邛。

28、归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

29、”归期定在秋月,即此诗所谓“预期程”。

30、不料时届秋令,秋风已起,比诗人“先至洛阳城”,他却落后了,即诗题所谓“后期”。

31、秋风本是按时而起,无所谓“先”;只因诗人归期“后”了,便显出秋风的“先”来。

32、两首合看,于诗中的情味当有更深的体会。

33、1:"争",形象的表明了同时间进行一场争夺战那种迫切,紧急感2:诗人思乡心切,没能按期归乡,于是便迁怒于秋风,怨秋风不等待自己,而秋风按期而起,是不会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诗人怨其“不相待”不合乎事理,但此诗在此不是讲的所谓“理”,但却使诗人那种思乡盼归的抒发更为独特畅意。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